最近上海徐汇区街头出了件让人揪心的事:有位家长骑共享单车,车把前装了个 “儿童座椅”,10 岁女儿坐上面,脚突然卡进了前轮里。最后民警没办法,只能剪断车轮钢丝,才把孩子的脚弄出来。差不多同时,北京东城区也有个 9 岁男孩,因为同款 “神器” 被车轮咬住腿,还是消防队员拆了车才脱险。这可不是偶然,这些事把网红 “共享单车儿童座椅” 的安全隐患全暴露出来了。

你去电商平台搜搜就知道,这种叫 “带娃神器” 的东西,都打着 “不用装、能折叠” 的旗号卖得特别火,有的店单店就卖了 60 多万件,价格才十几块到一百多块。可你掀开这些好听的宣传看看,这所谓的 “座椅”,其实就是一根横杠加俩挂着的脚踏板 —— 没有安全带,没有扶手,也没个固定的装置。孩子的脚刚好悬在车轮正上方,一转弯就特别容易卷进去。消防队员做过假人测试,结果更吓人:装了这座椅后,车头晃得厉害,假人摔下来好几次,而且车子重心往前移,原本的平衡全被打乱了。更要注意的是,共享单车被好多人骑过,性能早就不如新的了,再加上这种简陋的装置,安全根本没保障。

其实不光危险,这么做还明摆着不合规矩。2017 年交通部门等 10 个部门一起发的规定里早就说了,不能自己给共享单车装儿童座椅,也不能违规载人。中国人民大学的林鸿潮教授也说,这么干还可能违反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,搞不好会被交警罚钱。就算没出事,家长也得清楚:共享单车本来就是设计给一个人骑的,车把前面那点地方根本不是用来载人的,随便改装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风险。

万一真出了意外,要是救得不对,还可能让孩子伤得更重。消防部门提醒,孩子被卡住后,先别急,得安抚好他的情绪,别让他乱扭。能自己弄的话,可以试试倒点油润滑一下,再慢慢把脚弄出来;实在不行就赶紧打 119,同时把受伤的地方抬高。但要想真的防住风险,还得从根上解决。家长别总想着 “图方便”,得看清这些产品的宣传都是忽悠人的;市场监管部门得好好查查这些不合格的产品,让平台把有问题的商品都下架;共享单车公司也可以在车身上贴提醒,或者开锁时语音说一句,提醒大家别装这东西。
要想管住 “带娃神器” 的乱象,光禁止还不够,还得有解决办法。城市也得想办法,多弄点适合带娃出门的交通方式,比如推出专门带合格儿童座椅的共享单车,把公交、地铁这些接驳的设施弄好点。说到底,保障孩子安全,不该是 “要么不让带娃出门,要么就只能冒险” 的两难选择,而应该是既有规矩管着,又有方便的服务。只有家长、监管部门、企业还有城市一起发力,把这危险的链条切断,才能让这种 “带娃神器” 彻底从街上消失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