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到洛阳千里走驼队!前文旅局长带队走 60 天,遇 12 级大风都没停

甘肃张掖的公路边,一阵驼铃声顺着风飘过来 ——33 头骆驼排着队往前走,20 多个人牵着驼绳跟在旁边,地上的蹄印一串接一串,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戈壁里。这支队伍从新疆出发,已经走了 60 多天,目的地是河南洛阳,领头的蒋晓亮,以前还是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文旅局长,早年间靠拍家乡美景成了小网红。

今年 8 月 22 号,巴里坤的得胜门前敲锣打鼓,蒋晓亮带着队出发了。20 多个队员里,一半是常年跟骆驼打交道的农牧民,知道怎么照顾骆驼、怎么走戈壁;另一半是主动报名的志愿者,有想体验丝路的,也有想帮着记录的。更特别的是,队员里有汉族、哈萨克族等 7 个民族,一路上搭帐篷、分物资,谁有困难都互相帮衬。

这趟路不好走,原计划要走 100 天,走的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老路。白天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,戈壁上温度能飙到 40 多摄氏度,手晒得发疼,衣服汗湿了又晒干,结一层白印子;可到了晚上宿营,风一吹就变凉,裹着厚棉被还得缩着身子,有时候帐篷漏风,早起能摸到帐篷上的霜。

最险的一次是过无人区,半夜突然刮起 12 级大风,风裹着沙粒打在脸上疼得慌,骆驼被吹得直往后退,差点站不稳。队员们赶紧一手抓着骆驼缰绳,一手拉着身边的人,黑灯瞎火里摸索着走,足足走了 4 个小时才找到能躲风的地方。负责拍视频的严先生后来擦着镜头上的沙子说:“以前光听人说古代走丝路难,那天才算真明白了,太不容易了。”

队伍里有 4 辆补给车,装着水、吃的和简易帐篷,算是大家的 “移动小家”。但比这些更沉的,是队员们想带的 “心意”—— 行囊里装着新疆的哈密瓜干、葡萄干,遇到沿途的村民或游客,就递过去尝尝,“让大家知道新疆的东西好吃,家乡的风景也美”。

9 月中旬路过敦煌阳关的时候,他们还玩了回 “穿越”—— 有人穿上古装扮成古代的官吏,手里拿着竹简做的 “通关文牒”,还有人跳着飞天舞,驼铃声一响,就像真的回到了千年前的丝路。蒋晓亮只要歇下来,就会打开手机直播,对着镜头给网友讲路上的故事:“这是巴里坤草原的老房子,那是嘉峪关的老城墙,都是以前丝路留下的念想。”

为什么非要从新疆骑骆驼去洛阳?蒋晓亮说得实在:一方面想让更多人看见新疆的好,另一方面,洛阳是古代丝路的起点,这些年河南也一直帮着新疆发展,“我们走这一趟,也是带着感恩去的”。等到了洛阳,他们还打算去祭拜东汉出使西域的班超,算是用脚步跟古人打个招呼。

现在队伍刚到甘肃金昌,离洛阳还有两个多月的路。蒋晓亮理了理头上的毡帽,往东边望了望 ——33 头骆驼还在稳稳地往前走,蹄子踩在地上 “哒哒” 响,就像千年前的丝路没断过一样,现在这群人正接着走,把这段故事往下续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