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去菜市场买菜,不少人都发现了:猪肉变便宜了!以前十几块一斤的猪肉,现在有的地方不到 10 块就能买着,就连超市里的猪肉肠、五花肉,价格也跟着往下走。为啥猪肉突然这么 “亲民”?其实核心就一个事儿 —— 市面上的猪肉太多了,供大于求,价格自然就降了。
要说猪肉多,得先从 “源头” 说起。养猪跟种庄稼一样,得有个周期。咱们吃的猪肉,得先有能生小猪的母猪,母猪生完小猪,养大了才能变成能卖的生猪。去年下半年到年底,全国能生小猪的母猪数量一直往上涨,到年底的时候,比正常需要的数量多了不少。这些母猪生下的小猪,过了大半年长成能卖的生猪,刚好集中在今年上市,一下子就把市场给 “喂饱” 了。
生猪多了,价格跌得就厉害。今年年初到现在,生猪的批发价跌了一成多,最惨的时候,一斤生猪才 5 块多,比 2021 年以来的最低价还低。像牧原、温氏这些大养猪企业,今年 9 月卖的生猪,比去年便宜了快三成,小养殖户更难,养一头猪卖出去,要亏 100 多块,不少人扛不住就干脆不养了。
更关键的是,养殖户的心态也让供给变得更多。往年夏天到秋天,猪肉需求会涨一点,猪价也能跟着涨点,所以很多养殖户都会等着不卖,想等价格高点再出手。结果今年不一样,本来该涨的季节没涨起来,养殖户慌了,怕后面跌得更狠,就扎堆把猪卖了,这就是 “恐慌性出栏”。加上 9 月没卖完的猪,10 月又接着卖,市场上的猪就更多了,价格跌得更凶。而且现在大养猪企业越来越多,全国七成多的猪都是大企业养的,这些企业每个月出栏量都很稳定,也成了猪肉供给多的重要原因,单是今年 8 月,20 家大猪企就卖了 1600 多万头猪,大部分都比去年卖得多。
除了国内的猪多,进口猪肉也来 “凑热闹”。今年前两个月,进口的猪肉比去年多了一成多,前八个月也还在增加。这些进口猪肉,再加上国家储备的冷冻猪肉,一起往市场上放,不仅让猪肉总量更多了,还抢了新鲜猪肉的生意,养殖户卖猪就更难了。
这边供给多,那边需求又跟不上,价格自然就扛不住了。夏天天热,大家本来就不爱吃猪肉,家里炒菜、外面饭店采购都少了,9 月份吃猪肉的比例比平时低了不少。而且鸡肉、鸭肉这些肉也便宜了,比去年跌了一成五,不少人觉得划算,就改买鸡肉了,分流了不少吃猪肉的需求。更有意思的是,大家都有 “买涨不买跌” 的心理,看到猪肉一直降价,就想着 “再等等,说不定还能更便宜”,结果买的人少了,猪肉更难卖,价格又跌了一截。
不过最近也有好消息,天气一冷,南方要腌腊肉、北方要灌肠了,这可是猪肉消费的旺季,行里人估计,这波旺季能吃掉今年六成的肥猪,能帮着把猪价撑一撑。果然,10 月中旬以后,猪价已经小幅度反弹了,虽然这更多是养殖户不慌着卖猪了,市场慢慢恢复正常,但至少不用再担心价格一直跌了。
但要注意的是,现在能生小猪的母猪数量还是不少,后面还会有很多生猪上市,所以猪价想涨太多也难,短期内大概率还是会在低价徘徊。这场因为猪肉太多引发的降价,想完全恢复过来,还得等市场慢慢调节一阵子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