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双十一的热闹比往年早了小半个月,10 月 15 号刚过零点,各大电商 APP 就弹出预售提醒,打开手机满屏都是 “预售立减”“跨店满减”“直播间专属价仅限今晚” 的字样。晚上躺沙发刷手机,不管进哪个直播间,主播都扯着嗓子喊 “最后几单!拍完下架”“这价格平时想都不敢想,就双十一这一次”,屏幕上销量秒跳,评论区全是 “已拍”“求上车” 的留言,连平时不常网购的人都被带动得想下单,总觉得不买点啥就亏了这 “全民狂欢” 的氛围。

可谁能想到,这 “买买买” 的热乎气才维持一周就凉了。前几天刷社交平台,满屏都是吐槽 “双十一尾款坑人” 的帖子,不管是朋友聊天还是社群里,大家都在说退款的事。不少人熬夜凑满减,费了好几个小时算出来 “最划算” 的组合,结果付完尾款一看,实际省的钱远没宣传的多,折腾半宿就省几十块,还不如平时活动划算;还有人被直播间 “限时抢” 的紧迫感冲昏头,没细想就付了定金,等冷静下来看商品详情,才发现要么不是自己真需要的,要么和宣传的功能、规格差得远;更闹心的是,有些消费者刚付完尾款没两天,就发现同款商品直接降价,之前的 “预售优惠” 反倒成了 “高价买入”,只能赶紧找客服退款,满心都是被坑的郁闷。
现在打开购物软件,“退款” 成了大家的高频操作。不少人点开退款页面,待处理的订单能排好几页,提交申请后客服回复要等半天,留言里全是催着处理退款、问进度的内容。之前直播间里抢着下单的热闹,如今全变成了 “赶紧退了省心” 的吐槽,有人说 “今年双十一买的单,一半都退了”,还有人调侃 “现在哪是购物节,分明是‘退款节’”。

其实仔细想,这 “退退退” 的热潮,说到底是消费者越来越清醒了。以前双十一多简单,商品直接标 “五折”“满 200 减 50”,一眼能算明白划不划算,买东西图的就是省心。可现在的促销规则越来越绕,又是定金抵钱、又是跨店满减,还得叠加店铺优惠券、平台红包,有的甚至分 “第一波预售”“第二波现货”,算下来比做数学题还难。很多人算来算去算懵了,好不容易算清楚付了款,结果发现还不如别家店直接打折的便宜,白费了功夫。
而且大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 “见便宜就囤” 了。过去总觉得 “双十一便宜,囤着总有用”,结果好多东西放着过期,或者根本用不上,最后只能浪费。现在大家更理性,买之前会先列清单,确认家里真的需要才买,还会用比价软件查平时的价格,避免被 “虚假优惠” 套路,再也不会被 “限时优惠” 随便忽悠着下单。

这场从 “买买买” 到 “退退退” 的转变,也该给电商平台和商家提个醒。双十一的核心本是给消费者真正的实惠,让大家买到性价比高的东西,而不是靠复杂套路、虚假宣传吸引流量。要是总用 “凑满减绕晕人”“预售比现货贵”“宣传与实物不符” 的手段,就算一时能让大家下单,最终也会因为消费者的失望失去信任。倒不如把规则搞简单点,优惠明明白白标出来,把商品质量和售后做好,这样大家买得放心,不用折腾退款,平台和商家也能留住客户,比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路强多了。
毕竟消费者想要的,从来不是 “为了买而买” 的狂欢,而是 “买得值、用得好” 的实在。要是明年双十一,商家能少点套路、多点真诚,说不定 “退退退” 的声音就少了,“买买买” 才能真正变回让人开心的事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