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烟花又上热搜!昼夜连破两项吉尼斯,网友:这浪漫只有中国能做

10 月 17 日的浏阳,从白天到黑夜都被烟花的浪漫包裹。傍晚时分,浏阳河边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,紧接着,15947 架无人机像被施了魔法,一下子窜上夜空,点点微光很快拼成了 “生命之树” 的模样 —— 枝丫舒展,仿佛在夜色里呼吸。没等大家缓过神,金色烟花从 “树冠” 倾泻而下,和无人机的光影严丝合缝地凑在一起,连半秒误差都没有。就这一下,浏阳烟花把 “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升空” 的吉尼斯纪录刷新了,之前的 10197 架纪录,直接被远远甩在身后。

其实当天白天,惊喜就已经上演。“聆听花开的声音” 日景焰火表演里,7496 支烟花被装在无人机上,在阳光下慢慢铺展开来。山的轮廓、水的波纹、小城的屋檐,一一在天空浮现,像有人把水墨画卷搬上了蓝天。这不仅拿下了 “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” 纪录,更打破了大家 “烟花只能晚上看” 的固有印象,不少人举着手机拍照,嘴里不停念叨:“原来白天看烟花也这么美!”

这不是浏阳烟花第一次在吉尼斯舞台上发光。回溯到 2009 年,建国 60 周年那会,浏阳体育中心上空下着大雨,6 万枚双头冷光烟花却准时亮起,慢慢拼凑出一面巨大的焰火国旗。42 米长、28 米宽,红色的旗面鲜艳夺目,黄色的五星熠熠生辉,刚好跟着国歌的节奏绽放了 46 秒。为了这短短几十秒,团队熬了一个月,试了 20 多次才调准颜色,每枚烟花都算好时长,确保能亮够 50 秒以上。即便大雨让少数火筒没能点燃,可当国旗在雨幕中闪耀时,现场所有人都忍不住鼓掌,那份感动至今还能让人想起。

浏阳和烟花的缘分,早能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。唐代时,当地人就摸索着用硝磺做爆竹;到了明清,这里的烟花凭着 “精、奇、巧、美” 成了皇家贡品,逢年过节,皇宫里的火树银花,不少都来自浏阳。而现在的浏阳烟花,早就不是以前手工搓出来的样子了 ——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29 个 “焰火脚印” 一步步走向鸟巢,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;上海进博会的 “数字烟花” 能随音乐变图案;连迪拜国庆的沙漠里,都能看到浏阳烟花绽放的身影。这次破纪录背后,也是智能系统在 “指挥” 上万架无人机,提前练了几十次抗风抗雨的方案,真真切切靠的是硬实力。

现在的浏阳烟花,早成了大家追捧的 “网红”。抖音上 “一朵属于我的烟花” 话题,播放量超 2 亿;汪苏泷、敖瑞鹏这些明星当推荐大使,一下子吸引了上千万人关注。网友们留言说 “浏阳夜空太梦幻了”“这才是中国式浪漫”,一点不掺假。更难得的是,浏阳烟花还想着环保,现在用的纸筒能降解,还研发了无硫烟花,不污染环境;同时搞起了烟花节、主题景区,让大家不光能看烟花,还能玩得开心,带动了几十万当地人靠这门手艺赚钱。

从唐代的小爆竹,到如今在夜空绽放的无人机烟花矩阵,浏阳烟花每一次破纪录,都是老手艺跟新时代的碰撞。那些在夜空中闪耀的光影,不只是一个个吉尼斯数字,更是中国人对美的追求,对文化的自信。就像 10 月 17 日那晚,无人机的微光和烟花的炽焰交织在一起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两项新纪录,更是一株生长了千年的技艺之树,在科技的滋养下,开出了更绚烂的花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