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瑞士雀巢公司 16 日对外宣布,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削减约 1.6 万个工作岗位,这一数量占到了其全球员工总数的 6%。让人感到意外的是,这份裁员公告发布的节点,恰好是雀巢刚公布完第三季度业绩 —— 数据显示,它这季度的销售额超出了市场预期,明明业绩表现亮眼,却突然抛出大规模裁员计划,这种 “业绩好却裁员” 的反差,很快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。
从雀巢透露的具体信息来看,这次裁员并不是 “平均用力”,而是有明确的岗位侧重。其中 1.2 万个要被削减的岗位,是大家常说的 “白领岗”,覆盖的范围很广:既有负责日常行政事务、整理文件报表的行政人员,也有在各部门做协调、对接流程的中层管理人员,还有承担后台职能支持的岗位,比如负责数据录入、系统维护辅助的人员。剩下的 4000 个岗位,则集中在制造和供应链领域,包括工厂里在生产线上操作机器的工人、负责协调货物运输的物流调度员,以及在仓库里管理货物清点、出入库的工作人员。
其实,现在快消行业的大环境本就充满变化。消费者对食品饮料的要求越来越高,不仅要安全健康,还追求个性化,这就倒逼企业得不断调整产品和策略;同时,行业里的数字化升级也在加速,很多重复、机械的工作,慢慢被自动化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替代了。雀巢即便这季度卖得好,也得从长远发展考虑 —— 裁掉部分白领岗,正是因为现在办公自动化普及后,有些岗位的工作效率提升了,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手,精简后能让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更顺畅;而调整生产和供应链岗位,则是为了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,比如给工厂加装更多自动化设备,减少对人工的依赖,或者整合不同地区的物流资源,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,这样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,能更快做出反应。
不过,这次裁员对上万名员工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冲击。白领们可能要重新规划职业方向,有些年纪稍大、技能比较单一的,还会面临转行的困难;生产岗的员工大多靠熟练技能吃饭,想再找到匹配的工作,可能还得重新学习新的操作技术,短期内的就业压力不小。对雀巢自身而言,短期之内要处理员工情绪安抚、工作交接衔接等问题,难免会有管理上的压力,但从长期来看,裁掉冗余岗位后,公司能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和资源,更多投入到健康食品、高端饮品等有增长潜力的核心业务上,这有助于巩固它在全球快消行业的竞争力。


说到底,雀巢这次的裁员动作,其实是大企业应对行业变革的一种选择 —— 即便短期业绩达标,也得主动调整内部结构以适应未来。但如何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,尽可能保障被裁员工的权益,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,对雀巢这样的大公司来说,依然是个需要仔细琢磨的难题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