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祐宁长文悼父:病房听 “下辈子还当父子”,守元锅续 8 小时熬汤的家味

10 月 12 日清晨,演员杨祐宁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消息,告知父亲杨进元于当日凌晨安详离世。随后他撰写长文回忆父子过往,字里行间满是对父亲的思念,也透露将延续父亲生前牵挂的事业,让 “家的味道” 继续传递。

杨祐宁在长文中提到,父亲杨进元生前有着双重身份:早年是台北中学的国文教师,退休后转型创办 “元锅” 火锅店。作为教师时,杨进元常用 “君子务本”“做人要守根” 等理念教导杨祐宁,那些月光下的书桌旁、线装书的讲解声,成了杨祐宁成长中重要的精神养分,也影响着他此后的职业态度。而转型餐饮后,杨进元依旧保持 “用心” 本色 —— 熬汤选用新鲜骨头并炖煮 8 小时,秘制 “美丽酱” 反复调试几十次,甚至能记住熟客的口味偏好。这份认真让 “元锅” 积累了高人气,林志玲、林心如等艺人也常来光顾,称其 “有家里的味道”。

今年 6 月,杨进元被确诊为恶性肿瘤,此后四个月的抗癌历程中,杨祐宁推掉大半工作,每日前往医院陪伴。父子俩聊得最多的,不是病情,而是 “元锅” 第四家分店的装修进展 —— 杨进元惦记着墙面要刷暖黄色、桌子选实木款,杨祐宁则全程记录装修细节,用手机拍图给父亲看,承诺 “一定按您的想法来”。他在长文中坦言,父亲怕的不是离别,而是自己毕生心血的中断,而他想做的,就是让父亲放心。

10 月 11 日晚,病房内的告别成了父子间最后的温暖记忆。当时杨进元已昏迷大半天,杨祐宁坐在床边反复轻声呼唤,意外换来了父亲的回应 —— 杨进元缓缓睁眼,颤抖着伸手想触碰儿子,杨祐宁立即紧握父亲的手,贴耳诉说 “我爱你”。杨进元则用最后力气留下约定:“下辈子还当父子”,这一幕被杨祐宁写进长文,成为他心中最珍贵的念想。

杨祐宁在长文中还提到,父亲生前对生死看得通透,常说 “生死如昼夜,没什么好怕的”。即便晚年罹患帕金森病,手不受控制地颤抖,杨进元仍坚持每日抄写《心经》,字迹虽歪斜却工整认真,抄完后还会仔细叠好赠予友人。他留下的 “诸行无常” 手书,以及 “做人要像竹子,中空有节”“爱不是挂在嘴边,是做出来的” 等话语,被网友自发整理传播,引发不少人对家中长辈的怀念。

目前,“元锅” 第四家分店装修已近收尾,预计 11 月正式开业。杨祐宁在忙碌中仍会抽时间到店内查看,触摸父亲选定的实木桌椅,确认墙上悬挂的老照片 —— 既有杨进元开办首店时的影像,也有父子俩共同挑选食材的合影。在日前举办的追思会上,现场摆放着两样特殊物品:一是杨进元使用十余年、页边卷角的旧菜谱,二是杨祐宁近期获得的奖杯;另有一张杨祐宁手写的卡片,上面写着:“您教我的‘男人要有骨气’,我记着;以前不懂‘出门要吃饱’是怕我受委屈,现在终于懂了。”

杨祐宁在长文结尾写道,父亲只是换了个地方 “教书”,或许正在教小天使们念《千字文》。而对他而言,父亲的爱与精神从未离开:火锅店飘出的香气、抄经纸的墨味、“美丽酱” 的暖意,都是父亲留下的印记。他会带着这些传承,继续认真生活,守住父亲留下的 “根”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