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提起老板和企业,咱们一般会想到啥?多半是 “老板想多开店、多赚钱,员工盼着工资高、少受气,顾客希望买得值、不被坑”。可胖东来的于东来,偏要打破这些 “常规”,还自己调侃胖东来是 “怪胎”。这话听着像自嘲,实则是把当下生意场里的 “虚”,衬得明明白白 —— 因为胖东来的 “怪”,全是普通人最需要的 “实在”。
先说说最让人费解的 “怪”:手里攥着钱,却不贪多。现在不管是大超市还是小门店,都想着 “开更多分店、赚更多钱”,甚至借钱也要扩张。可胖东来不一样,账上躺着 41 亿现金,没欠一分钱外债,2025 年才 10 个月就卖了 184 亿,按说早该往全国铺店了,可它至今就守着许昌、新乡那几片地方,最多也就计划往郑州开几家新店。你要是问于东来为啥不扩张?他会说实话:以前试过开分店,结果员工累得没精力服务,顾客投诉也多了,干脆把 16 家还在赚钱的店全关了。在他眼里,“店不在多,能让员工舒心、顾客满意才管用”,这就像咱们常说的 “宁愿把一顿饭做好,也别贪多煮一锅夹生饭”,看着 “慢”,实则稳。
再说说对员工的 “怪”:别人抠成本,他偏要 “大方”。咱们打工人最愁啥?无非是工资低、假期少、受了委屈没人管。可在胖东来,这些烦恼几乎不存在 —— 基层员工月薪快一万,比不少城市的白领都高;一年能休小半年假,管理层甚至能休半年;要是员工被顾客骂了,公司直接给一万多 “尊严补偿”,真被欺负了还补 3 万,生病花的钱也能报销大部分。于东来还敢当着同行的面怼:“你一个月赚 200 万,为啥不给员工涨工资?” 这话听着解气,其实戳中了关键:很多老板把员工当 “要省钱的成本”,可他把员工当 “一家人”。员工舒心了,自然愿意好好干活 —— 你去胖东来买个菜,有人帮你削皮;忘带购物袋,直接免费送;东西买回去不满意,没小票也能退。这些看着不起眼的细节,其实都是员工用心的结果。
还有个 “怪现象”,就是门口的铁栏杆。咱们去超市都是直接进,可胖东来门口得绕着栏杆排队,有人专门从外地来,住附近宾馆排 4 小时队,就为了买他家的面包、熟食,网友都调侃是 “许昌迪士尼”。这栏杆其实是 “甜蜜的麻烦”:因为大家太认胖东来,人太多不得不装栏杆维持秩序,可于东来自己特别不喜欢 —— 他本来想让大家逛超市像逛自家客厅一样温馨,结果现在得排队,总觉得 “变味了”。但这也从侧面说明,胖东来没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,没靠低价套路吸引人,就是靠实在留住了人心。
可能有人会问:这么 “怪” 的店,能长久吗?其实于东来的 “怪”,本质是不跟着 “赚钱套路” 走,而是跟着 “人心” 走。别人拼规模、拼低价,他拼员工幸福、拼顾客信任;别人怕花钱,他把利润分给员工、贴给顾客。就像咱们去菜市场,总愿意找那个秤足、态度好的摊主,哪怕贵一点也乐意 —— 胖东来就是零售界的 “好摊主”,没玩虚的,只做实在事。
于东来嘴上说胖东来是 “怪胎”,其实是在说:“我不想跟别人一样只盯着钱,我想把店开得让大家舒服。” 现在他还在琢磨着拆栏杆,新店也想办法让大家不用排队,说到底就是不想丢了 “让购物变温馨” 的初心。


其实咱们重新认识这件事,不用想多复杂。胖东来的 “怪”,反倒是提醒咱们:好生意不一定得大、得会圈钱,能把员工当人、把顾客当回事,就算跟别人不一样,也能活得踏实、让人喜欢。于东来和他的 “怪胎” 胖东来,不过是把生意做回了最本真的样子 —— 你对我好,我就愿意支持你。这道理,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人,都一样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