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代写论文灰色产业链曝光:网店年销4万单,平台监管形同虚设

近日,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曝光了一条依托电商平台运行的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。部分企业以”组稿+AI”模式大规模招募写手,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有偿代写服务。令人震惊的是,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有代写者日均产量可达30篇,个别网店年销量突破4万单,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地下产业链。

尽管论文代写业务涉嫌违法违规范畴,但这一灰色生意在电商平台上依然蓬勃发展。调查发现,平台虽设置了关键词屏蔽机制,但商家仅需将”论文代写”改为”论文查重””写作指导”等表述即可轻松规避。更棘手的是,多数交易最终会转入微信等私域社交平台完成,这种”平台展示、线下交易”的模式使得平台难以追踪实际交易行为。

业内专家分析指出,平台监管不力的深层原因在于利益驱动。在电商平台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能够带来流量和交易量的商家往往受到默许。加之论文代写业务的特殊性在于买卖双方均能从中获益,鲜有投诉举报,平台自然缺乏整治动力。要改变这一现状,需要监管部门将灰色产业治理成效纳入平台考核体系,促使平台加强敏感词库更新、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机制。

从根本上破解论文代写难题,还需从需求端着手改革。教育界人士指出,当前一些非科研岗位的职称评定过度依赖论文发表,而高校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不足、论文指导缺位,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代写市场的旺盛需求。唯有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,弱化”唯论文”倾向,同时加强高校论文过程管理,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这一灰色产业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AI技术的普及,代写产业正在向规模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这对学术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。教育部门和平台企业应携手建立联防联控机制,通过技术手段识别AI代写行为,维护学术环境的公平公正。

学术诚信是创新社会的基石。整治论文代写乱象不仅需要完善监管,更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重视原创、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氛围,让每一个学术成果都经得起考验。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