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播间补光灯亮起,面对满屏质疑弹幕,前乒乓球大满贯选手张继科直言:“我不光直播带货,还能把队员送进北大、交大、浙大 —— 不好意思,能力就是这么强。” 这番带着 “藏獒” 劲的话,瞬间引发热议,也暴露了退役运动员商业与专业并行的现状。

张继科带货早不新鲜,路却起伏:2021 年单场卖货 958 万,2023 年却有商家花 10 万只卖出 20 支牙刷。直播间商品虽杂,却藏着他的心思 ——199 元的乒乓球大师课含 70 节技术课 + 每月答疑,比本地教练便宜,卖了 3 万多份,可见大家认 “冠军招牌”。但争议也没断:2023 年说安踏球鞋 “丑” 遭批,2025 年点评国乒男队被骂 “蹭热度”,直脾气成了双刃剑。

他提 “送队员进名校” 本想转移焦点,却更招争议。质疑者翻出 2023 年品牌解约旧事嘲讽,支持者拿 “张继科杯” 3 天抢光 1200 名额反驳。直到他晒出学生洪展艺的视频:姑娘文化课 650 分难进浙大,跟着他练 4 个月就入选北大乒乓球特长生(当年仅招 2 人),他一句 “提分和练球哪个易?路是她选的”,点破体育生升学难。

大众看法矛盾:有人觉得 “冠军带货掉价”,有人赞 “不啃老、变本事为收入”。线下特训班 9800 元 / 月仍千人报名,却遭 “营销过度” 骂;名校录取证据真实,仍被说 “转移焦点”。正如专家所言,30 多位奥运冠军带货均遇争议,本质是 “冠军价值算法规分歧”。
张继科没妥协:聊王曼昱输球显专业,晒录取通知书硬刚嘲讽。直播间货架上,乒乓球拍与蒸汽眼罩并存,像他的双重身份。争议或许继续,但 “能力太强” 背后,是退役运动员在新赛道证明自我的不服输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