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抗连阴雨保秋收:多招齐出护好 “粮袋子”

每年十月本是收秋粮的好时候,可今年河北连着下了好几天雨,给秋收添了不少麻烦 —— 地里泥巴多,机器进不去,粮食还容易发霉。不过河北各地没慌,从调农机、管田地到给农户支招,一套 “抢着收、抢着烘、抢着种” 的办法用下来,全力减少雨水对秋粮的影响,就想让农民的粮食都能顺利收回家。

地头儿上:履带收割机真管用,收粮存粮 “一条龙”

10 月 9 号那天,河北魏县的地里还满是泥巴,普通收割机根本开不进去。但在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,履带式收割机正轰隆隆地来回跑,农机手们争分夺秒地收玉米。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林看着这场景,心里踏实多了:“现在全靠这履带收割机,一台一天能收 100 多亩,再难的地都能收!”

玉米刚从地里收下来,就被送到处理区,先脱粒、再除杂质,接着直接送进烘干塔烘干。等水分降到合适程度,金黄的玉米粒又被赶紧运到仓库存起来。从收玉米到存玉米,一步接一步没耽误,这样粮食就不容易受潮发霉了。李西林说:“不管是玉米秆倒了,还是地里全是泥,我们都得尽全力,保证秋粮一颗不少地收回家。这不仅是我们合作社的目标,也是河北所有种粮人的心愿。”

各地出招:看情况想办法,解决难题不马虎

面对连阴雨,河北各个市都根据自己的情况,拿出了针对性的办法,帮农户顺利秋收。

邯郸把农机当成收秋粮的 “主力”。为了收得快、收得好,邯郸提前调好了履带式农机,预计 “三秋”(秋收、秋耕、秋种)期间要用上 18.6 万台(套)农业机械,还把能救灾的农机都列了清单记下来。根据下雨的情况和地里的需求,工作人员精准对接,赶紧调履带玉米收割机去积水多的地方抢收。同时,还发动合作社、粮食企业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这些单位,用他们的烘干设备帮农户烘粮食,解决粮食没法晒的问题。

邢台这段时间雨也多,不少地里水分太足,农机根本下不去。针对这情况,邢台直接把农机应急服务队的联系方式、哪里有履带玉米收割机、哪里能烘粮食这些关键信息都公开了。农户有需要,就能就近找服务,及时安排秋收、秋种和粮食烘干,尽量减少雨水带来的损失。

保定则把 “赶紧排水、让地里变干” 当成头等大事。市里农业农村部门很快就发了秋收秋种的技术指导,要求各地对积水的地块,采取开沟、抽水的办法,尽量降低地里的水位和土壤含水量。工作人员还时刻盯着天气预报,一旦天晴,马上调配机械和人力,组织农户抢收秋粮,既保证粮食质量,也不让农户吃亏。

保定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:“我们一方面准备好应急用的农机和烘干设备,指导农户收一点晒一点,有条件的就用烘干塔烘粮食,避免粮食发霉发芽;另一方面也得看到,下雨也有好处。虽然雨水让小麦播种时间推迟了,但地里水分足,有利于小麦出苗整齐,还能减少小麦冬天前长得太旺的问题,对防治一些病虫草害也有帮助。”

省里统筹:齐心出力保秋收,技术指导助秋种

为了打好这场秋粮抢收战,河北省里从整体上做好协调,加强农机应急响应,给各地秋收撑好腰。

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“三秋” 期间,全省预计要投入 73 万台农机具,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22 万台、玉米收割机 7.6 万台、小麦播种机 16.8 万台。另外,还提前准备了 568 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、1292 台谷物烘干机(塔),专门应对紧急情况。对于受连阴雨影响比较大的市,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它们多和周边市沟通,在全省建立起 “互相帮忙、一起出力” 的机制,充分发挥农机应急服务队的作用,集中力量抢收、抢烘粮食。到现在,全省已经调出 421 台履带式玉米收割机,抢收了 16.75 万亩地的玉米。

秋收完了接着就是秋种,现在 “秋收慢了、播种时间紧” 成了新问题。对此,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辉给出了建议:各地要继续做好抢收和排水,通过开沟排水、深翻土壤的办法,让地块尽快达到播种条件;对于土壤湿度合适的地块,要抓紧时间整地播种,记住 “播种时间得看土壤湿度,播种量得看播种时间,进度再快也得保证质量”;要是地块积水多、播种晚了,就得落实 “用好种子补晚播、用优质补晚播、用肥料补晚播、用密植补晚播” 的办法,选好种子、多施点肥、适当增加播种量,还要给种子包衣拌种,防止病害,为小麦生长打下好基础。

收成咋样:秋收进度超六成,秋种稳步推进

从农情调度数据能看到,截至 10 月 8 日,河北已经收获秋粮 4300 多万亩,占秋粮种植面积的近七成,其中玉米收了 3500 多万亩;冬小麦也已经播种了 57 万多亩。在连阴雨的不利条件下,能有这样的成绩,离不开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。

现在,河北的秋粮抢收、秋种还在紧张有序地进行。从地头儿上农机的轰鸣声,到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,再到专家的技术指导,每一股力量都在为保障粮食安全、守护农民的丰收出力。相信靠着这些实在、有效的办法,河北一定能克服连阴雨带来的困难,顺利完成 “三秋” 生产任务,交出一份让大家满意的秋粮丰收答卷。

文/星动时刻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