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见了,铁路纸质报销凭证!那些旧票根,藏着跨越山海的牵挂

9 月 30 日过后,火车站自助机旁印着 “仅供报销使用” 的蓝色纸质凭证,就正式退出了舞台。这张陪大家出差、旅游报销多年的小卡片,随着数字化浪潮离场,也标志着铁路票务彻底进入电子化时代。

这不是突然的变化,而是七年铺垫的结果。2018 年 11 月海南环岛高铁先试电子客票,2019 年成渝高铁跟进,2020 年 6 月全国普速铁路都能用电子客票。从那时起,“纸质车票” 就只剩报销功能,上面的车次、座位号只是过渡痕迹。2024 年 11 月,税务总局、财政部和国铁集团推电子发票,还留了 11 个月过渡期让大家适应,政策很贴心。

10 月 1 日起,铁路电子发票全面启用。它含行程关键信息,却方便得多:行程结束或退改签后 180 天内,能在 12306APP 一键申领,也能去车站窗口、自助机操作;电子发票可在个税 APP 查询、发邮件保存,信息填错 180 天内还能改 3 次重开。这下不用专门跑车站打报销凭证,企业财务报销也不用堆纸单子,效率高了不少。

政策也考虑到不同人群:老年人、不会用手机的人,有线下渠道还能让别人代办电子发票;习惯用纸记行程的,可在车站打 “行程信息提示单”,有发车时间、检票口等,就是不能报销;非实名制票、应急纸质票、跨境车票,仍按老规矩用纸质报销凭证,想得很细。

之前丹阳火车站,有人特意在过渡期最后几天打纸质凭证留纪念。这小卡片藏着一代人的出行记忆:从前排长队取票报销,现在刷身份证上车、点手机开报销票。纸质凭证退场后,数据后台快速流转,既省纸又让 “智慧出行” 更实在。

纸票谢幕不是结束,而是更便捷出行的开始。铁路部门用七年完成票务数字化转变,从前夹在笔记本里会泛黄的纸质凭证,换成了 12306 后台更轻便、省事的电子票,陪着大家奔赴每一段旅程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