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大连万达集团及董事长王健林被列入 “限制高消费” 名单,再次引发关注。据公开信息,因 1.86 亿元纠纷下发限高令,涉及万达旗下多家子公司;此前 9 月 11 日,北京金融法院还因 4 亿余元案件将万达列为 “被执行人”。

这实则是万达债务危机的集中爆发。目前大连万达已有 11 次被执行记录,总金额超 52 亿元,2025 年 8 月以来就因两起案件在上海、北京被执行 28 亿元,核心业务股权多次被冻结,仅 8-9 月就有 113 亿余元股权被冻 3 年。关联的万达地产情况更差,423 次被执行、总金额 18.4 亿元,还 4 次被列为 “失信被执行人”。
万达内部称,限高因下属公司纠纷协商中信息不对称导致,但法律限制已生效:王健林不能坐头等舱、住星级酒店,私人飞机也可能受限。虽业内认为不直接影响经营,但市场对万达流动性和合作信心已受冲击。

万达债务早有伏笔:2016 年港股退市、2021 年商管上市失败,触发数百亿投资方 “回购义务”;2024 年获 600 亿重组资金仍未脱困,还丢了商管控制权。近三年王健林靠卖资产 “填窟窿”,累计卖超 100 座万达广场,还抛售影视、海外资产,却赶不上债务到期速度。截至 2024 年 6 月,万达商管有息负债 1375 亿元,短期债务超 300 亿,账上现金仅 151 亿,2025 年 400 亿到期债务仍有 284 亿缺口。

71 岁的王健林仍在奔走,8 月底还考察项目寻合作却遇冷,其父子财富也从千亿跌至 588 亿,跌出财富榜前 50。目前万达虽启动应急措施协商撤限高、加强管理,但前景不明。
从 “小目标赚 1 亿” 到被限高,万达境遇是房地产行业的缩影 —— 过去高杠杆扩张模式,在调控和融资收紧下难以为继。如今 522 座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,面对千亿债务仍显杯水车薪,限高令或成行业野蛮生长时代落幕的信号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