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网红面包店 “扔面包” 上热搜:为啥好面包宁可丢,也不低价卖?

前日,上海万象城一家网红面包店,店员正把一筐筐没卖掉的面包往垃圾袋里倒,里面有 20 元一个的大奶酥、40 元一袋的吐司,最后装了满满三大袋。有人拍了视频,网友感叹 “这钱够我一周吃饭了”。

记者后来去了该品牌静安大悦城店,快关门时,剩余面包堆在柜台,两边货架已空。问是否打折,店员说 “不打”,还坦言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会销毁,“觉得浪费,但这是公司规定”。这些面包都是当天做的,赏味期才两天,没过期就扔,这事很快引发讨论。

为啥宁愿扔也不降价?烘焙行业有门道:为显 “热销”,店里每天备货比预估多 20%;网红面包店毛利率高,比如 5 元成本卖 20 元,扔 10 个只要卖 20 个仍赚钱。商家还怕打折让顾客故意等低价,拉低品牌档次,而 “当日销毁” 能营造 “新鲜高端” 的感觉。

网上吵翻了:多数人觉得可惜,建议打折或捐赠;也有人理解,怕捐或低价卖引发食品安全问题,还毁品牌。其实 2021 年南京有家面包店,因日扔 200 多个 “颜值差” 面包,成了全国首个因食品浪费被罚的案例,按《反食品浪费法》,严重浪费可罚 5 千到 5 万元。专家说上海这家店扔的面包超 50%,远超行业 5%-10% 的正常范围,可能挨重罚。

现在也有解决办法:有的店和酒厂合作,用剩面包酿啤酒;有的搞 “惜食魔法袋” 小程序,把剩面包装成盲盒卖,比如贵阳 “甜时” 店 59 元盲盒,让报损率降了 15%;上海还有店在外卖平台卖 “面包福袋”。国外如法国,企业捐剩食品能减增值税,大超市捐赠率从 35% 涨到 67%。

其实烘焙业还有 “颜值浪费”,烤焦点、形状歪的面包都可能被扔。商家该想想,怎么在赚钱和不浪费间找平衡 —— 每个面包都费了资源,别平白扔了,这不仅关乎名声,更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