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娱乐圈的明星,大家总觉得他们打扮得光鲜亮丽,状态又好,好像时间在他们身上走得特别慢。可最近,47 岁的南昌籍演员刘涛在一档节目里说的实在话,让不少中年人听了都忍不住点头 —— 原来明星到了这个年纪,也会被身体问题折腾得犯愁。她跟大家说,自己最近身体毛病不少,激素水平忽高忽低,有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,还得了关节炎,“一会儿这儿不得劲,一会儿那儿又不舒服”,那份藏不住的焦虑,好多人都感同身受。更让人心里有触动的是,刘涛说:“我从来没觉得年纪到了某个数就该怎么样,可身体不会骗人,它明明白白告诉我,我已经到这个阶段了。” 这番话,一下打破了明星 “不怕老” 的光环,也让大家看清了:不管是谁,人到中年,身体机能不知不觉就会走下坡路。

其实刘涛遇到的这些情况,真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儿,而是咱们身边好多中年人都会碰到的普遍问题。作为陪着大家长大的演员,刘涛 2000 年靠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走进演艺圈,后来演的《天龙八部》里的阿朱、《妈祖》里的妈祖、《欢乐颂》里的安迪、《琅琊榜》里的霓凰郡主,个个都是让人记一辈子的角色,陪着观众走过了二十多年。现在她敢把身体发出的 “变老信号” 说出来,这份实在劲儿让大家明白:在时间面前,谁都躲不开身体的自然变化,明星也不例外。
而且刘涛感受到的这些身体变化,也有科学研究能撑腰。之前就有报道说,2024 年 8 月,咱们国内也关注到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《自然・衰老》杂志上发的一项研究,这个研究正好给中年人身体变化找着了科学依据。研究发现,人一到四十多岁,跟心血管病、脂肪代谢、酒精代谢、皮肤还有肌肉相关的分子就会有明显变化。别看这些变化看不见摸不着,其实这就意味着,人到了这个年纪,更容易被跟衰老有关的疾病找上门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团队还发现,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,四十多岁都会有这种变化,这说明不能简单把中年身体差归到女性更年期头上,这其实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生理现象。有了这个研究结果,大家对中年人的身体状况就更清楚、更科学了,也更能理解刘涛的焦虑不是瞎琢磨,而是好多中年人都有的真实感受。
不过话说回来,衰老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自然规律,衰老的快慢和程度,很大程度上是基因说了算。但这可不代表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变老,反过来讲,只要学会科学保养,完全能让衰老的脚步慢下来,就算到了中年,也能有好身体、好精神。接下来,咱们就好好聊聊科学抗衰的六个接地气的招儿,从身体到心里,全方位应对岁月带来的变化。
一、坚持运动,别让 “大肚腩” 找上门
人一到中年,身体代谢就像踩了刹车,慢慢变缓,脂肪最容易往肚子上堆,时间长了就成了 “大肚腩”;不光如此,肌肉也会一点点变少,骨头密度也跟着降,走路越来越慢,动作也不灵活,看着就显老气。这些外在的变化不光不好看,对身体健康也藏着风险。要想应对这种情况,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坚持规律运动。
运动的方式多了去了,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喜好来选。对中年人来说,有氧运动就很合适,像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,还有咱们小区里常见的广场舞、太极,都挺不错。就说快走和慢跑吧,不用专门找场地,也不用买啥复杂器材,早上或者晚上在小区里、公园边上就能练,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,就能促进血液循环,让心肺功能更给力,还能帮着烧烧多余的脂肪,不让 “大肚腩” 冒头。
要是有关节疼的毛病,游泳就特别适合,水的浮力能帮着减轻关节的压力,游的时候全身肌肉都能练到,既能让肌肉更有力,还能让身体更灵活。骑自行车也挺好,既能锻炼腿上的劲儿,骑的时候还能看看路边的风景,一点都不觉得枯燥。还有小区里的广场舞,跟着大伙儿一起跳,热闹又有劲儿,不光能运动,还能交交朋友,一举两得。
除了有氧运动,力量训练也不能少。随着年纪增长,肌肉流失得越来越快,而力量训练能帮着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,让身体保持年轻活力。中年人练力量不用非得去健身房,在家就能练,比如做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深蹲,要是觉得吃力,还能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当哑铃用。不过得注意,运动得一步一步来,别突然就搞高强度的,不然容易受伤。而且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,比如活动活动手腕脚腕、扭扭腰;运动后也得拉伸放松,让身体慢慢适应,这样才不会练完浑身疼。
长期坚持规律运动,不光能让咱们保持匀称的身材,走路轻快,还能提高身体抵抗力,减少得心血管病、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风险,把身体健康护好。
二、保持乐观,别让 “愁容” 挂脸上
老祖宗早就说过 “相由心生”,一个人的心态怎么样,往往能从脸上看出来。人到中年,事儿是真多,生活压力、工作压力,还有家里的担子,一大堆事儿压着,很容易整天愁眉苦脸、焦虑烦躁,甚至看啥都不顺眼。要是长期处于这种坏情绪里,脸上的表情会变得僵硬紧绷,老皱着眉头、耷拉着嘴角,时间长了,皱纹就越来越多,整个人看着又老又没精神。
反过来讲,要是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,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,让心情一直开开心心、平平稳稳的,脸上自然会有笑容,表情也会显得更年轻、更有活力。不过保持乐观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,得在日常生活里慢慢培养。
首先,得学会面对生活里的困难和挫折。人到中年,难免会遇到各种糟心事,比如工作上遇到瓶颈,想升职升不上去;家里有矛盾,跟爱人拌嘴、跟孩子闹别扭;或者身体不舒服,这儿疼那儿痒的。遇到这些事儿,别逃避,也别光抱怨,得拿出积极的态度去面对,想办法解决。其实不管啥问题,只要肯动手解决,慢慢总能过去,解决一个问题,就多一分自信,多一分从容。
其次,得学会发现生活里的小美好。好多人觉得中年生活没意思,其实不是生活没乐趣,而是自己没留意。中年人可以多关注身边的小幸福,比如早上出门,看到太阳慢慢升起来,洒在身上暖暖的;下班回家,孩子跑过来抱抱你,喊一声 “爸妈”;或者在小区里散步,看到路边的小花开花了,颜色特别好看;朋友发来一条问候消息,问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都能让人心里暖暖的、甜甜的,心情自然就变好了。
另外,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帮着保持乐观心态。人到中年,别总围着工作和家庭转,也得有自己的小天地。可以把年轻时的爱好捡起来,比如年轻时喜欢画画,现在有空就画两笔;喜欢唱歌,就下载个唱歌软件,没事唱两句;也可以学个新爱好,比如学下棋、学养花、学做美食,或者跟着网上的教程学跳舞。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,会全身心投入,把生活里的烦恼和压力都忘了,心灵也能得到放松和滋养。而且有了兴趣爱好,还能认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,比如一起下棋的棋友、一起养花的花友,扩大社交圈子,让精神生活更丰富。
保持乐观的心态,不光能让脸上显年轻,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。有科学研究表明,积极乐观的情绪能调节身体的内分泌,提高免疫力,还能降低血压、血糖,减少得心血管病的风险。所以咱们中年人,都得学会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,别让 “愁容” 挂在脸上,让笑容一直保持着。
三、保持好奇,别让 “老思想” 困住自己
好多人一到中年,就慢慢对新鲜事物没兴趣了,也没勇气尝试新东西,每天按部就班过日子,对新出现的科技、流行的文化、不熟悉的领域,要么不感兴趣,要么还会抵触,觉得 “这些跟我没关系”“我这么大岁数了,学不会”。其实这种对新鲜事物 “不感冒” 的状态,也是变老的一种表现。而真正心态年轻的人,不管多大年纪,都会对世界保持好奇,愿意尝试新鲜事物,跟着时代学新知识,让心里一直充满活力。
要想保持好奇,首先得打破自己固有的想法。中年人在生活和工作里待久了,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做事习惯,面对新事物时,总容易先否定自己。其实每个人都有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,关键是敢不敢迈出第一步。
就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吧,功能越来越多,好多中年人一开始觉得难用,不敢碰,可后来慢慢学,也能用得很熟练。比如为了和家人朋友联系方便,学用微信发消息、发语音,还会视频聊天,就算家人不在身边,也能随时看到对方;为了出门方便,学用手机支付,不用带现金,买东西的时候扫扫二维码就行;出去旅游或者去不熟悉的地方,学用导航软件,跟着导航走,就不怕迷路了;还会在网上买菜、买生活用品,不用去菜市场和超市挤,东西还能送到家。这些简单的尝试,不光让生活更方便,还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,心态自然就变得更年轻了。
其次,要勇敢挑战自己,尝试新领域。人到中年,有了一定的人生经验,经济条件也比年轻时好,更有条件去尝试新事物。可以学一门新语言,比如学英语,就算不考级,平时看个英文电影、跟外国游客简单交流也能用得上,还能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;可以学一种乐器,比如学吉他、学二胡,没事的时候弹一弹、拉一拉,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;也可以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,比如去海边看看大海,去山里感受大自然,看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,尝尝当地的特色美食;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,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,给他们剪剪指甲、聊聊天,或者去社区当志愿者,帮着维护秩序、打扫卫生,在帮助别人的时候,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每一次尝试新事物,都是一次突破自己,能让眼界更开阔,心态也更年轻。就像有些中年人,退休后学开无人机,跟着一群年轻人一起去拍风景,一点都看不出年纪;还有人学做短视频,把自己的生活日常、养花经验分享出去,还收获了好多粉丝,生活过得特别充实。
同时,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。时代在不断发展,新的知识、新的技能一直在更新,要是停下学习的脚步,很快就会跟不上时代。中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,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比如想多了解点健康知识,就看看健康类的书籍、关注健康公众号;想提升工作技能,就报个线上课程,利用业余时间学习;也可以去社区的老年大学,报个书法班、绘画班,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。通过学习,不仅能学到新知识、新技能,还能锻炼思维能力,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,不容易忘事。
保持好奇,别让 “老思想” 困住自己,拥有年轻的心态,能让中年人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,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四、保证睡眠,别让 “黑眼圈” 显老态
老话说 “一夜好眠,精神百倍”,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,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。可好多中年人,因为工作压力大,经常加班加点;家里事多,要照顾老人、辅导孩子;还有的因为身体不舒服,比如关节疼、打呼噜,很容易出现睡眠问题,要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要么睡得特别浅,稍微有点动静就醒,还有的早早醒了就再也睡不着。
晚上没睡好,白天就没精神,眼睛看着没精打采、黯淡无光,黑眼圈、眼袋也会跟着出现,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不少。反过来讲,要是能保证充足又高质量的睡眠,身体能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,第二天醒来就会精神满满,眼睛也会变得炯炯有神,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五岁都没问题。
要想睡得好,首先得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。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,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钟,指挥着我们什么时候该睡觉、什么时候该起床。规律的作息能让生物钟保持稳定,帮助提高睡眠质量。中年人尽量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睡觉,固定的时间起床,比如晚上 10 点半睡觉,早上 6 点半起床,就算是周末和节假日也别打乱这个节奏。
千万不要熬夜,好多中年人觉得晚上时间安静,能专心工作或者玩手机,就熬到半夜一两点,可这样会打乱生物钟,影响睡眠质量。长期熬夜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伤害,比如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冒发烧;内分泌失调,脸上长痘痘、长斑;记忆力变差,刚说的事转身就忘;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,增加得心血管病的风险。所以不管多忙,都要尽量早点睡,别跟自己的身体较劲。
其次,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。一个安静、舒服、光线合适的睡眠环境,能让人更快进入睡眠状态。卧室要保持安静,避免噪音干扰,要是住在路边或者小区里比较吵的地方,可以装隔音窗户,或者睡觉的时候戴耳塞;卧室的温度要适宜,一般 22 到 25 摄氏度比较合适,夏天别把空调开太低,冬天也别盖太厚的被子,不然容易热得醒过来;光线要柔和,别让强光照射,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拉上遮光窗帘,要是怕黑,可以开个小夜灯,光线调得暗一点;床垫和枕头要选适合自己的,床垫别太硬也别太软,枕头高度要合适,躺下的时候脖子能自然放松,这样睡觉的时候身体才能充分放松,不容易腰酸背痛。
另外,睡前的饮食和行为习惯也很重要。睡前别吃得太饱,也别饿着肚子,要是晚饭吃得早,睡前有点饿,可以喝杯温牛奶或者吃一小块面包,别吃太多零食,尤其是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的食物,比如辣椒、炸鸡、大蒜,这些食物会刺激肠胃,让人不容易睡着;也别喝咖啡、浓茶、酒这些饮品,咖啡和浓茶里的咖啡因会让人兴奋,酒虽然可能让人很快睡着,但会影响睡眠质量,让人睡得不踏实,容易醒。
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的事,帮助缓解压力,放松身心。比如泡个热水澡,水温在 38 到 40 摄氏度左右,泡 15 到 20 分钟,能促进血液循环,让身体放松;也可以听点舒缓的音乐,比如轻音乐、白噪音,别听节奏快、声音大的音乐,不然会让人兴奋;还可以看本轻松的书,比如散文、故事书,别看书名太复杂、内容太紧张的书,不然会越看越精神;也可以简单冥想一会儿,闭上眼睛,深呼吸,脑子里别想太多事,专注于自己的呼吸,慢慢就能平静下来。
同时,睡前别用手机、电脑这些电子产品,好多中年人睡前喜欢刷手机、看视频,可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,褪黑素是帮助睡眠的重要激素,分泌少了就不容易睡着。所以建议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把手机、电脑关掉,放在离床远一点的地方,别让自己忍不住想拿起来玩。
保证充足又高质量的睡眠,不光能让眼睛有神采,不被 “黑眼圈” 拖累,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帮助身体排出毒素,提高免疫力,预防各种疾病。所以咱们中年人,一定要重视睡眠,养成好的睡眠习惯,用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。

五、合理饮食,别让 “坏习惯” 伤内脏
人到中年,身体内脏的功能会慢慢衰退,像心脏、肝脏、肠胃这些器官,工作起来不如年轻时给力了,也是容易得内脏疾病的阶段。所以,延缓内脏衰老、预防内脏疾病,对中年人来说特别重要。而合理的饮食,就是守护内脏健康、延缓内脏衰老的关键。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,给身体提供充足又均衡的营养,能让各个内脏正常工作,保持年轻活力。
合理饮食,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制。中年人的消化功能不如以前,肠胃蠕动变慢,要是吃太多,肠胃就会负担过重,容易出现消化不良、腹胀、反酸这些问题。所以要注意控制食量,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就行,也就是感觉不饿了,再吃几口就停下,别吃到撑得难受。
同时,要保持三餐规律,别饥一顿饱一顿。好多中年人因为工作忙,早上来不及吃早饭,中午随便吃点快餐,晚上又使劲吃,这样会打乱肠胃的消化规律,让肠胃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工作、什么时候该休息,时间长了就容易得胃病。所以不管多忙,都要按时吃三餐,早上可以简单吃点包子、馒头、鸡蛋、牛奶,中午吃点米饭、蔬菜、肉,晚上吃得清淡一点,别吃太多油腻的东西。
其次,饮食要清淡、均衡。现在好多人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,比如麻辣火锅、油炸食品、烧烤,这些食物虽然好吃,但里面的油脂和盐分太多,长期吃多了会让脂肪在身体里堆积,增加肝脏、胆囊、心脏血管等内脏的负担。比如肝脏是代谢脂肪的重要器官,脂肪多了就容易得脂肪肝;胆囊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,脂肪太多会让胆囊一直工作,容易得
文/星动时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