笑不活了!江苏寿衣店火出圈,老外组团来 “扫货”,买的不是丧葬品

10 月 19 号上午,江苏一条老街上的寿衣店突然热闹起来,路过的街坊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往店里瞅 —— 只见五六个高鼻梁、卷头发的外国人挤在柜台前,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帽子翻来翻去,有的还直接戴在头上,对着墙上的镜子咧嘴笑,时不时用生硬的中文蹦出 “好看”“多少钱” 这样的词,旁边还有个年轻老外举着手机,像是在帮大家翻译。

店老板王师傅今年快 50 岁,干这行快十年了,还是头一回见这阵仗。他赶紧凑过去,看着老外们指着帽子比划,自己听不懂外语,急得直挠头,最后掏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,你一句我一句地聊。原来这群老外是来当地旅游的,逛老街时被店里橱窗里的帽子吸引,觉得款式特别,就进来看看。折腾了快半小时,他们最终挑了四顶帽子,有棉的、有帆布的,付完钱还拉着王师傅一起拍了张合照,乐呵呵地走了。

等老外们走远,街坊们围上来问王师傅:“你这不是寿衣店吗?咋还卖起日常帽子了?” 王师傅笑着解释:“寿衣这生意特殊,不是天天都有顾客,有时候一周都开不了张。房租一个月要三千多,加上水电费,光靠寿衣根本撑不住。前两年我就想着,不如进点日常能穿的帽子、薄外套,一来能贴补点营收,二来客人进店也不那么拘谨 —— 毕竟有些人一进寿衣店就觉得压抑,看见有日常用品,反而愿意多逛逛。”

王师傅说,之前也有过本地顾客进店买帽子,没想到这次吸引了老外。当时有个老外拿着帽子摸了摸布料,用翻译软件问他 “是不是手工做的”,他赶紧点头:“都是找附近裁缝铺做的,料子厚实,戴着暖和。” 老外听完竖了个大拇指,还跟同伴说了句外语,其他人也跟着点头,一下子就多挑了两顶。

其实王师傅的店不大,也就十平米左右,左边货架摆着寿衣、纸钱这些传统丧葬用品,右边就放着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两种东西摆在一起,却一点不违和。他说自己做买卖讲究实在,不管是卖寿衣还是卖帽子,都得让顾客觉得值。“你看今天这些老外,虽然语言不通,但买东西时的高兴劲儿是真的,这就够了。”

后来还有街坊跟王师傅开玩笑:“以后你这店说不定能成‘网红店’,老外都来买帽子!” 王师傅哈哈笑:“网红不网红的无所谓,只要能好好把店开下去,多做点实在生意,就挺好。”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店里,落在挂着的帽子上,原本带着点庄重感的寿衣店,因为这场意外的 “老外团购”,多了几分烟火气和温暖劲儿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