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夫妻内蒙自驾 “捡秋”:一天抱回 500 斤菜,这个冬天的菜窖满了!

十月的北方,秋风吹得草原上的草叶渐渐泛黄,也吹熟了田地里的庄稼。2025 年 10 月 16 日这天,河北燕郊的王女士和丈夫早早就收拾好行李,开着自家的小轿车,朝着内蒙古多伦县出发 —— 原本夫妻俩就想着趁周末出去转转,看看草原的秋景,拍点照片留个纪念,可谁也没料到,这趟自驾之旅,最后竟变成了一场 “满载而归” 的拾菜之旅,一天下来捡了足足 500 斤蔬菜,家里的菜窖都快装不下了,足够全家吃一整个冬天。

出发:带着对秋景的期待,后备箱装的全是 “玩的家当”

出发前一天晚上,王女士和丈夫就开始忙活:丈夫把相机充好电,还特意带上了三脚架,想着到了多伦草原,能拍点日出日落的美景;王女士则收拾了几件厚外套,十月的内蒙早晚温差大,生怕冻着。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,有零食、矿泉水,还有折叠椅,就盼着到了地方能找个舒服的地儿歇脚赏景。

“早就听朋友说,多伦的秋天特别美,草原一望无际,天比咱们这儿蓝多了,地里的庄稼收完了,田埂上还能看到不少野花。” 王女士坐在副驾上,一边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,一边跟丈夫念叨,“咱们这次别赶时间,路上看到好看的就停下来逛逛,多拍点照片,回来给孩子也看看。”

从燕郊出发,上了高速一路向北,车窗外的景色慢慢变了样。刚开始还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、车水马龙,走了半个多小时,就看到了成片的玉米地,金黄的玉米穗子垂着,风吹过的时候沙沙响。再往北边开,玉米地变成了开阔的田野,偶尔能看到农民伯伯赶着牛车从田边经过,车斗里装着刚收回来的红薯或者萝卜,一派秋收的热闹景象。

“你看前面,那就是草原的边儿了!” 快到多伦县的时候,丈夫指着前方喊了一声。王女士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,远处的草原像一块铺在地上的黄毯子,一直延伸到天边,几头牛羊散在草原上,慢悠悠地吃着草,别提多惬意了。

偶遇:田埂边看到 “散落的宝贝”,农户一句话让夫妻俩动了心

离多伦县城还有几公里的时候,夫妻俩看到路边有一片刚收完菜的农田,收割机还停在田埂上,几位农户正蹲在地上收拾农具。王女士突然指着地里喊:“你看那地里,是不是有不少白菜和土豆?”

丈夫把车停在路边,两人下了车往田里走。走近了才看清,地里果然散落着不少蔬菜:圆滚滚的土豆埋在浅土里,有的只露个小脑袋;白菜一棵挨着一棵,有的叶子被风吹得卷了边,有的表皮蹭破了一点;还有洋葱和甘蓝,滚得田埂上到处都是。

“这好好的菜,怎么都扔在地里了?” 王女士有点纳闷,正好旁边一位扛着锄头的大爷走过来,她就顺口问了一句。大爷笑着说:“这些都是机器收完剩下的,你看这土豆,个头太小,菜市场不好卖;白菜叶子破了,超市也不收。要是我们再雇人捡,工钱比菜钱还贵,不如就留在地里,要么烂在地里当肥料,要么谁想要就来捡。”

王女士一听,眼睛亮了:“大爷,那我们能捡点吗?带回家自己吃,不浪费。” 大爷摆摆手:“当然能!随便捡,就是别踩坏旁边还没来得及收的萝卜地就行。你们要是能捡走,省得这些菜烂在地里,我们还高兴呢!”

得到大爷的许可,夫妻俩一下子来了劲。丈夫赶紧回车里翻找,从后备箱拿出平时买菜用的布袋,还有几个装水果的纸箱;王女士则挽起裤脚,蹲在地里开始 “寻宝”。“本来是来看风景的,这下倒好,成了来捡菜的了,不过这样也挺有意思!” 王女士一边捡,一边跟丈夫开玩笑。

劳作:从清晨到日暮,夫妻俩分工捡菜,累并快乐着

那天早上的太阳不算毒,但蹲在地里一会儿,王女士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。夫妻俩商量好分工:丈夫力气大,负责找土豆和洋葱,土豆埋在土里,得用手扒拉着找,找到后装进布袋里;王女士则负责捡白菜和甘蓝,白菜要把外层破了的叶子剥掉,只留里面的菜心,甘蓝则要挑那些没坏的,一个个放进纸箱。

“你看这个土豆,虽然小,但看着特别面,回家炖个土豆炖豆角,肯定好吃!” 丈夫从土里挖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土豆,举起来给王女士看。王女士笑着说:“你快别光顾着挑土豆了,这边的甘蓝也不少,你看这个,多结实,回家腌咸菜正好。”

田地里的蔬菜比夫妻俩想象的还多。有时候一扒拉土,就能挖出三四个土豆;白菜一棵挨着一棵,夫妻俩捡着捡着,就从田埂这头走到了那头。路过的农户看到他们,还会热情地指点:“那边的洋葱多,你们去那边捡,都是好的,就是个头小点!”

中午的时候,夫妻俩找了个树荫下歇脚,吃了点带来的面包和矿泉水。王女士揉了揉蹲得发酸的腰说:“没想到捡菜还挺累,不过看着袋子里的菜,心里还挺踏实。” 丈夫接过话:“平时在单位坐着不动,这也算锻炼身体了,比在健身房跑步有意思多了。”

歇了半小时,夫妻俩又接着忙活。下午的太阳斜着照在田地里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他们捡菜的速度也越来越快,布袋一个接一个装满,纸箱也摞了好几个。到了傍晚,夕阳把草原染成了橘红色,夫妻俩才停下手里的活。

“咱们数数捡了多少?” 丈夫把所有的布袋和纸箱都搬到路边,找了个农户家的秤称重。一称不要紧,足足 500 斤!“我的天,这么多!” 王女士惊讶地说,“咱们的后备箱能装下吗?” 丈夫笑着说:“放心,我早就盘算好了,把折叠椅什么的挪到后座,肯定能装下。”

夫妻俩忙活了半天,才把所有的蔬菜都搬进后备箱。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,连后座都放了两个纸箱。看着这一车的 “战利品”,王女士和丈夫都笑了,虽然累得浑身酸痛,但心里的高兴劲儿怎么也藏不住。

返程:车斗里装的是蔬菜,心里装的是满足

往回走的时候,天已经黑了,车窗外的草原变成了深蓝色,只有远处农户家的灯亮着点点微光。王女士靠在椅背上,看着窗外,心里还在想着白天捡菜的场景:“今天可真是没白来,不仅看了风景,还捡了这么多菜,回家就能给孩子做土豆泥吃了。”

丈夫开着车,语气里也满是开心:“可不是嘛,咱们这趟比去超市买菜划算多了,这些菜够咱们吃一冬天,还能分给邻居点。”

回到燕郊家里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。夫妻俩顾不上休息,先把蔬菜搬到了院子里的菜窖 —— 北方人家冬天都爱挖个菜窖,温度低,能存住蔬菜。土豆、洋葱、甘蓝耐放,一股脑儿都放进菜窖;白菜容易坏,王女士挑了几棵新鲜的,第二天一早就分给了左右邻居。

“小王,你这白菜哪儿买的?看着真新鲜!” 邻居张阿姨接过白菜,笑着问。王女士把捡菜的事儿跟张阿姨说了,张阿姨听得直羡慕:“还有这好事?下次你们再去,能不能叫上我?我也想体验体验!” 王女士爽快地答应:“没问题,下次咱们一起去,人多还热闹。”

后来,王女士把捡菜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,配文:“多伦自驾,意外收获 500 斤蔬菜,这个冬天不用买菜啦!” 评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,亲戚朋友都问在哪儿捡的,还有人说要跟着一起去。王女士笑着回复:“想去的提前说,咱们组团去,既能看风景,又能捡菜,多好!”

细算:不止省了买菜钱,更捡回了 “接地气” 的快乐

有人给王女士算过一笔账:500 斤蔬菜,要是在菜市场买,土豆一斤两块五,白菜一斤一块八,洋葱一斤两块,甘蓝一斤两块二,加起来差不多得 600 到 800 块钱。来回的油费大概 300 块,这么算下来,这趟自驾不仅没多花钱,还省了不少。

但王女士却说:“其实真不是为了省钱。要是单纯想省钱,咱们燕郊菜市场的菜也不贵,没必要跑几百公里去捡。主要是这过程太有意思了,在田里捡菜的时候,能闻到泥土的味儿,能看到庄稼地,这种感觉在城里根本体会不到。”

王女士平时在一家公司做文员,天天坐在电脑前,有时候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,压力特别大。这次在田里忙活了一天,虽然累,但心里特别敞亮:“蹲在地里捡菜的时候,脑子里什么都不用想,就想着怎么把菜捡干净、装整齐,等停下来的时候,才发现肩膀不酸了,心情也变好了。”

丈夫也有同感:“我平时爱玩手机,一有空就刷短视频,有时候刷得眼睛都疼。这次在田里,手机都没怎么碰,光顾着找菜了。晚上回家倒头就睡,睡得比平时香多了。”

更让夫妻俩开心的是,他们还帮农户解决了 “浪费” 的难题。后来王女士又跟那位农户大爷通了电话,大爷说:“你们捡走那些菜,我心里也踏实了。以前这些菜烂在地里,看着怪可惜的,现在能被人带回家吃了,也算没白种。”

现在,王女士家的餐桌上,几乎顿顿都有从多伦捡回来的蔬菜:早上炒个土豆丝,中午炖个白菜豆腐,晚上拌个甘蓝沙拉。孩子最爱吃王女士做的土豆炖牛肉,还说:“妈妈,这土豆比菜市场买的好吃,下次咱们还去捡好不好?” 王女士笑着答应:“好,等明年秋天,咱们还去多伦,再捡点蔬菜回来!”

延伸:“捡秋” 成了新潮流,接地气的旅行更受欢迎

其实,像王女士夫妻俩这样 “自驾捡秋” 的人,现在越来越多了。不光是多伦县,河北张家口、山西大同、内蒙古赤峰这些地方,每到秋收季节,都有不少游客专门开车去田里捡菜。

有些地方还专门把 “捡秋” 做成了旅游项目。比如张家口的一些村子,农户会提前把田里的 “剩余蔬菜” 整理好,划定专门的区域,游客交几十块钱的 “管理费”,就能进去随便捡,还能体验挖红薯、摘萝卜。村里还开了农家乐,游客捡完菜能直接在农家乐加工,吃着自己捡的菜,别提多香了。

王女士的朋友李姐,上个月就带着孩子去了张家口的一个村子 “捡秋”:“孩子平时在城里长大,连白菜是长在土里还是树上都不知道。这次在田里亲手挖红薯、捡白菜,回来后写作文都有素材了,还说以后要多去农村。”

这些 “捡秋” 项目,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了农耕的快乐,也帮农户增加了收入。张家口那个村子的村支书说:“以前田里的剩余蔬菜要么烂掉,要么当肥料。现在搞了‘捡秋’项目,游客来捡菜,交的管理费能给农户分一部分,村里的农家乐也火了,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。”

王女士也打算下次去的时候,多找几个朋友一起,再联系当地的农户,看看能不能组织一次 “捡秋团”:“咱们可以提前跟农户说好,帮他们把田里的剩余蔬菜捡干净,农户给咱们提供点工具,这样既帮了农户,咱们也能体验捡菜的快乐,多好!”

结语:500 斤蔬菜装不满的,是对生活的热爱

现在,王女士家的菜窖里,土豆、洋葱、甘蓝还堆得满满当当。有时候周末没事,王女士会带着孩子去菜窖里拿菜,教孩子认识不同的蔬菜,告诉孩子这些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,又是怎么从多伦的田里来到家里的菜窖的。

孩子抱着一颗大洋葱,仰着头问王女士:“妈妈,咱们下次去捡菜的时候,能带上我的好朋友吗?我想让他也看看草原,也捡点蔬菜回来。” 王女士摸着孩子的头,笑着说:“当然可以,到时候咱们叫上好多小朋友,一起去草原,一起捡菜,一起看风景。”

王女士说,这 500 斤蔬菜,不仅仅是冬天的食物,更是这趟自驾之旅最珍贵的回忆。每当吃到这些蔬菜,就会想起多伦草原的秋天,想起田埂上的微风,想起和丈夫一起捡菜的快乐,想起农户大爷热情的笑容。

“其实生活就是这样,有时候不刻意追求什么,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。” 王女士看着窗外的夕阳,笑着说,“下次有空,咱们还得出去转转,去看看不同的风景,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,说不定还能有更多惊喜呢!”

这趟多伦自驾 “捡秋” 之旅,王女士和丈夫捡回的不只是 500 斤蔬菜,更是一份接地气的快乐,一份对生活的热爱,还有一段值得珍藏一辈子的回忆。而这份快乐,这份热爱,比任何物质都更珍贵,也更能温暖人心。

文/星动时刻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