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 “食脑虫” 带走 26 人!泳池、小溪藏风险,记住这几点能防中招

最近,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被一种叫 “食脑虫” 的危险寄生虫搅得人心惶惶。据当地媒体 10 月 18 日消息,今年这地方已经确诊了 129 个 “食脑虫” 感染病例,其中 26 人没救回来,到当天上午还有 53 个人在医院里紧急救治。首府特里凡得琅情况最严重,光这里就报了 36 个病例,3 个人去世。

可能有人会怕:这虫子真的会 “吃” 大脑吗?其实它学名叫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,不是真的啃大脑,而是会钻进人的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一种特别凶险的脑部炎症,短时间内就能把脑组织弄坏,而且很难恢复。

这种虫子平时就藏在池塘、河里、温泉这些温暖的淡水里,天热潮湿的时候最容易繁殖。它传染的方式也特别隐蔽,不是喝了脏水就会中招,而是脏水从鼻子冲进去,虫子就会顺着嗅觉神经钻进大脑。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的王新宇医生说过,最常见的就是温暖的脏水从鼻子灌进去,比如游泳、玩水、潜水的时候都可能碰到。喀拉拉邦就有两个例子:科泽科德有个患者,之前去度假村泳池游过泳;特里凡得琅有个工人,在小溪里洗过手脚,最后都确诊感染了。

这病吓人不光是因为传得隐蔽,还因为发展特别快,还容易认错病。刚开始患者会头疼、发烧、恶心、想吐,跟感冒差不多,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忽略掉。等后来出现脖子发硬、抽风、意识模糊这些严重症状时,病情已经到了要命的阶段。有数据说,得这病的人里,100 个大概只有 3 个能活下来,致死率超过 97%,大部分人确诊后不到一周就没了。有家属说,家里人一开始还以为就是普通感冒,换了两家医院才查出是这个病,那时候已经救不回来了 —— 好多死亡病例都是因为这样耽误了治疗。

喀拉拉邦闹这疫情也不是偶然。当地人平时常常用野外池塘或者没经过消毒的水,最近季风季下雨多,好多地方被淹了,水更脏了,正好给这种虫子创造了繁殖的好条件。更麻烦的是,这次疫情不是一群人集中感染,而是一个一个散着来的:最小的患者才 3 个月大,最大的 91 岁,有人是干活时不小心碰了溪水,有人是去泳池玩感染的,找不着一个明确的 “感染源头”,想追查谁传谁特别难。而且一开始,当地只有 3 家医院能快速检测这个病,怀疑感染的人要等好几天才能出结果,本来能救的时间又被压缩了。

面对这情况,当地卫生部门赶紧行动起来。现在正在给公共用水和可能有问题的水源全面消毒,公园的喷泉、公共水池这些地方,每周都要消两次毒;政府还给居民发消毒片,教大家怎么给家里的水箱消毒 ——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说过,水里氯含量够的话,能很快杀死这种虫子。

医院这边也在调整:现在规定,基层医生只要发现患者有过淡水接触史,还头疼发高烧,2 小时内就得转到能检测这病的大医院;政府提前备了 500 剂叫米替福新的药,本来是治另一种病的,但现在发现它能延长救治时间,患者确诊后 24 小时内就能用上。到 9 月下旬,整个邦已经设了 20 个检测点,给 3000 多人做了检测,甚至查出 12 个没症状的感染者,及时做了干预。这么一套措施下来,喀拉拉邦患者的存活率达到了 24%,比全世界平均的 3% 高多了。

老百姓的生活也悄悄变了:不少人原来游泳锻炼,现在改成散步了;要是得接触自然里的水,会主动把鼻子、嘴巴护好。卫生部门也在社区里反复提醒:别去没消毒的淡水地方玩,游泳时戴个鼻夹,碰过脏水后赶紧洗鼻子,这些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办法。跟这 “看不见的杀手” 较劲,懂点科学知识、提高点警惕,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。

现在喀拉拉邦还在跟疫情较劲。这场麻烦不光让大家看到温暖的淡水里藏着健康风险,也让我们知道,水质安全和公共卫生系统能不能快速应对有多重要。而且现在全球气候越来越暖,这种虫子可能会跑到更多地方去 —— 怎么定期检查水质、提高罕见病的诊治速度、让更多人知道怎么防,已经成了不管哪个国家都要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。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对自然水里那些看不见的风险多一分警惕,可能就是对自己生命最实在的保护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