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长沙一段摊主女儿吃剩食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升温,评论区热闹非常,有人打趣说明天就去买让小姑娘吃不到,也有人坦言见到摊主敢给自家孩子吃才更放心,更多网友被现场的食欲与生活感吸引。记者与视频发布者文女士取得联系,她与丈夫黎先生都是九零后湖南人,夫妻在长沙经营一处卤味摊,视频中的女孩正是他们的女儿。

走红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眼前的节奏明显加快。下午四点左右夫妻二人照例推车就位,文女士在摊位前装菜浇汁打包算账,黎先生在后厨配料翻锅同时不时上前帮忙。五点以后队伍逐渐拉长,每份从下单到递出大约几十秒,几乎看不到空档。到六点半收摊前,热销的方便面和兰花干一度售空,期间两次紧急补货仍然很快见底。黎先生介绍,大桶里装有六十多片兰花干,小桶里装四十多片,当晚总计卖出三桶。
客源中既有老顾客也有远道而来的新面孔。一位来自岳麓区的顾客说早在视频走红之前就常来买,最近人多排队更久,有些复杂菜品暂时赶不及准备。也有人是专程被视频吸引而来,到了现场只想试试屏幕里那份热气腾腾的卤味。到傍晚所有产品售罄,还有迟到的顾客略感遗憾,感叹自己下班总是卡在这个时间点。

当天黎先生打开了手机直播,走红之后他开始尝试在摊位边与网友连线。直播间一度涌入上千人,有人提醒给孩子留一点,也有人询问是否还有货准备马上出门,更有人玩笑让剩下的鸭头全部买走不留一点。临近收摊夫妻才有空回话,他们说女儿并没有所谓天塌的失落,反而因为当天能看见父母早点回家很开心。
谈起这段视频的重要性,文女士觉得原本只是平常一天的记录,意外受到关注着实没想到。由于夜市工作常常结束得晚,孩子有课要休息,以前回家时她已睡着,那晚她碰巧没睡,看到有剩下的食物就加入了父母的夜宵。最近客流猛增,她偶尔也会在后台帮忙回复简单信息,虽不太懂网络,但很懂事知道父母忙会主动照顾自己。

热度来得突然,让这对小摊的节奏一下子提速。当天有顾客索要卤汤,文女士只能尽力把桶底的汤汁刮出为大家浇上。食材一度出现短缺,他们第一时间补货,但两人仍不打算随意延长出摊时间或增加频次。文女士坦言目前制作量已经是之前的两三倍,工作和家庭都要兼顾,再多加班难以保证服务质量。她最近才开始拍视频,没有复杂的技巧和计划,主要是记录生活,现在客人突然增多,各方面还在逐步磨合。
兰花干是这家摊位的招牌。文女士说这是丈夫的拿手菜,最初他们向外面学习无果,只能自己买来研究改良。黎先生是宁乡人,从小就喜欢这种口味,他反复购买各家产品对比,用几天时间一点点调整配方比例,凭着舌头的记忆把味道试出来。平时他话不多,但说到做菜就打开了思路,看到客人吃得香自己也很有成就感。

摆摊并不轻松。湖南的夏夜风扇吹出的都是热风,冬天要为食物保温发愁,忙的时候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。黎先生最近常常两三点才睡,七点又起床备料,文女士多次夸丈夫不善言谈却总把重活揽下,自己焦虑时他也会安慰。摊位上的小风扇就是他动手装好的。有人提议两人分开各自卖能多赚些,他却不愿让她独自忙碌,说放心不下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随着人流涌入,夫妻的动作愈发默契。前台一边称量一边加料,后厨把刚出锅的食材迅速端上台面,配合得像接力。忙碌之余他们仍尽量维持原有分量与口味,宁可慢半拍也不愿随便替换菜品。对他们来说走红是意外,回归摊位才是日常。
文女士与黎先生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把时间线拉长,他们希望把每一次出摊做好,避免因扩张仓促造成体验下降。面对忽然涌来的关注压力,他们选择把节奏稳住,等团队与供给更成熟再考虑下一步。如今能更快卖完早点回家陪女儿,是这段时间里最真实的幸福。

在与记者交流时,文女士不止一次表达对丈夫的钦佩。她说自己还好,最辛苦的是他,常常扛起后厨、补货、维修、打包等多个角色。黎先生只是呵呵一笑,继续在灶台前翻动锅铲。对许多摆摊者而言,这样的生活并不罕见,流汗与耐心是每天的必需品,但只要味道稳定,顾客自然会在夜色里找到这一口满足。
对未来他们也有朴素的期望,如果条件允许希望有朝一日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门店,让今天的摊位成长为更稳定的生计。眼下他们仍把精力用在脚下,按部就班地准备食材迎接每一个傍晚的烟火气。热度来去随缘,踏实做菜踏实待人,才是这对年轻父母的底气。
城市的夜市是一座流动的舞台,真诚与勤劳总能得到回应。网友的热情让小摊被看见,摊主的认真让顾客放心。愿更多人以善意相遇,以守信相伴,让夜色中的摊位成为奋斗者生活的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