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现在要请退休老师去乡村教书?答案在这!

乡村学校的孩子盼着学新鲜的,可讲台总缺靠谱老师:年轻老师有热情,但常因条件苦待不住;本地老师熟情况,却没太多新教法。这时候,城里退休老教师去乡村教书,可不是凑数,是帮乡村教育办大事。

乡村最缺 “能稳住、会教” 的老师。退休老师教了几十年,满是实用招 —— 能把数学公式变成田埂种庄稼的常识,用方言让留守儿童不怕上课,还能发现孩子的潜力。就像贵州张老师编 “山歌识字法”,让不爱上课的孩子主动举手;陕西老校长带学生去地里上生物课,这些都是乡村孩子最需要的 “实在教育”。

退休老师带的不只是知识,还有 “踏实教书” 的劲儿。他们不图钱和名,就想多帮孩子。这份实在能影响身边人:孩子见六七十岁的老师深夜改作业,会更认真;年轻老师跟着学新教法,还明白 “教书要走心”,不少年轻老师说 “有老教师在,心里就踏实”。

更关键的是,退休老师能帮乡村搭起对外的桥。他们懂城里新教法、见多识广,既能教本地老师新方法,也能把乡村孩子的故事传出去。有的帮学校筹图书,有的拍视频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,还有的开书法、乐器课圆孩子的艺术梦。比如浙江渔村学校,退休音乐老师组的 “海浪合唱团”,还让孩子站上了城里的舞台。

夕阳下老教师的影子映在黑板上,这不是简单的 “发挥余热”,是帮乡村孩子圆梦想。乡村孩子不该只在课本里想 “山外啥样”,让退休老师的白发照亮课堂,用他们的经验当灯,不光让老教师的价值再发光,更给乡村未来播下希望 —— 被好好教过的孩子,将来能帮家乡变好,这场 “老带新” 的教书接力,正是在攒这份力量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