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永浩吐槽西贝 “预制菜贵”,问题到底出在哪?

9 月 10 日,罗永浩一条微博把西贝推上了风口:“好几年没吃,发现店里几乎全是预制菜,价格还不便宜。” 这话立刻引发热议,西贝客服很快回应称,招牌牛大骨是每日现煮,莜面由店员当场手搓,炒菜用的都是当日新鲜蔬菜现炒,否认大量使用预制菜。

但矛盾的是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曾公开表示:“好菜都是预制出来的,越高级的菜,预制程度越高。” 老板和客服的说辞对不上,让不少消费者犯了嘀咕:到底该信谁?

其实罗永浩的吐槽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。大家对西贝本就有 “现做” 期待 —— 毕竟它一直打着 “手工莜面”“现炖骨头” 的招牌,定价也偏中高端。花了比普通餐馆更多的钱,要是吃的不是想象中 “锅气十足” 的现做菜,难免觉得 “不值”:“这钱花得没买到预期的品质。”

要说贾国龙的话也并非没道理。对连锁餐厅而言,预制菜是刚需:能保证每家店口味统一,避免 “这家咸那家淡”;还能减少食材浪费、加快出餐速度,像需要长时间炖煮、腌制的菜品,工厂预制反而能精准控味,更稳定。西贝用预制菜,本质是为了连锁经营的标准化,并非 “偷工减料”。

真正的问题出在 “不透明”。如果西贝能明说 “哪些菜现做、哪些用预制,预制菜如何保证品质”,消费者未必不能接受 —— 毕竟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,也需要高效用餐。可如今老板认可预制菜,客服却只强调 “现做”,明显是怕消费者反感 “预制” 标签,刻意回避。

再加上价格因素,消费者花的钱里本就包含对 “现做体验” 的溢价,若实际是预制菜,自然会觉得被 “忽悠”。

说到底,预制菜不是 “坏东西”,很多连锁餐厅都在使用。但西贝这类品牌更该明白:与其在 “现做” 和 “预制” 间含糊其辞,不如坦诚公示菜品制作方式。消费者要的不是 “全现做” 的噱头,而是口味、安全与价格的匹配。这次争议也给整个行业提了醒:预制菜是趋势,但坦诚沟通比藏着掖着更能留住顾客。

(文/人间观察员)

目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