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太原一场雷雨后,多家医院急诊挤满了咳嗽、喘息的患者,“雷暴哮喘” 这个陌生名词随之进入大众视野。很多人疑惑:雷雨怎么会引发哮喘?

其实雷暴本身不直接致病,而是 “天气 + 过敏原” 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当时太原正值蒿子开花季,空气中花粉浓度爆表。雷雨前的上升气流像吸尘器般,将地面花粉吸进乌云;乌云里的湿气让花粉膨胀,雷电产生的电场又将其打碎成两三根头发丝粗的细颗粒 —— 这种微粒能轻易钻进气管甚至肺部。雷雨来临时,下沉气流再把这些花粉颗粒 “扫” 回地面,形成一场看不见的 “过敏风暴”,吸入者便容易中招。

此次就诊者中,七成多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却未重视,还有一半以上是首次发作哮喘的人。年轻人因户外活动多,接触花粉机会多,受影响更明显。
对付雷暴哮喘,预防是关键。若预报有雷暴且花粉浓度高,雷暴前 2 小时至雨后 3 小时尽量别出门,同时关好门窗;必须外出时,普通口罩无效,需戴 N95 口罩阻挡细颗粒,家中可开带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。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人,要提前咨询医生用药,随身备好急救气雾剂。此次太原患者中,及时雾化者症状快速缓解,但有基础病者仍需住院观察。

雷暴哮喘并非新鲜事,上世纪 80 年代国外就有记录,前几年澳大利亚一次爆发曾致 8 人死亡、8000 多人急诊。我国内蒙古、河套等蒿子多的地区,近年也常出现类似情况。随着气候变暖,雷暴可能更频繁,花粉飘散期延长,专家担忧此类事件会增多。
提醒大家:若常打喷嚏、流鼻涕且确诊过敏性鼻炎,需警惕这可能是气管敏感的信号。对付过敏要做到 “四件事”:明确过敏原、遵医嘱用药、必要时脱敏、学习防护知识。特殊天气里,除了躲雨,更要防好看不见的花粉,过敏体质者尤其要多留意。
(文/人间观察员)